生活常识

四川崇州特产:道明竹编

时间:2010-12-5 17:23:32  作者:话题杂谈   来源:话题杂谈  查看: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道明竹编的基本介绍道明竹编,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特产。崇州市道明镇地处川西平原,竹资源丰富,该镇竹编历史悠久,编制材料、工艺独特,被文化部命名为“中国民间艺术竹编)之乡”。所产竹编造型别致,精巧细腻,经

道明竹编的川崇产道基本介绍

道明竹编,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特产。州特崇州市道明镇地处川西平原,明竹竹资源丰富,川崇产道该镇竹编历史悠久,州特编制材料、明竹工艺独特,川崇产道被文化部命名为“中国民间艺术(竹编)之乡”。州特所产竹编造型别致,明竹精巧细腻,川崇产道经久耐用。州特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明竹“道明日用竹编技艺”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川崇产道

道明竹编的州特产品特点有哪些?

材料特质。道明竹编的明竹原料,一般是生长3年左右的慈竹。这一时期的慈竹由于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,具有坚韧柔软的特点。同时,百笳竹为辅。慈竹的“慈”顾名思义,慈软柔和。这种竹,节长,质细,性糍,富有弹性,可多层启剥,不易折断,编出的竹制品,造型别致,精巧细腻,经久耐用。

竹编艺人精心选择生长二至三年左右的慈竹,去头弃尾,选用中间几节色泽一致、无斑点、节长质细的部分,下料成竹筒,然后刮青去节,破成粗细均匀、厚薄一致的竹片和竹丝。

工艺特质。编制产品时大体按起底、编织、锁口三道工序循序渐进。在编织过程中,以经纬编织为主。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,还穿插各种技法,如疏编、插、穿、削、锁、钉、扎、套等,使编出的图案变化多样。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制品,就将竹片或竹丝用天然植物草木染色后互相插扭,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、鲜艳明快的花纹。

风格特质。道明竹编特殊的工艺,使产品形成了一个共同风格:平面竹编和立体竹编经纬比例恰当、图案清晰、色彩丰富、工艺精美。瓷胎竹编选料精、竹篾细、紧贴胎、藏头密。

实用特质。平面竹编的扇子、晒簟、凉席、枕席和瓷胎竹编的茶具、器皿等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,立体竹编的筐、篼、箩、篮等则是经久耐用的生产用品。

观赏特质。以字画为主的平面竹编深受文人雅士青睐。供装饰、包装用或具有艺术造型供摆设用的立体竹编,还有旅游小商品等等则具有生活和工艺品的双重价值。

道明竹编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?

道明地处古江源县(相当于崇州市)境内。公元3-5世纪时的晋代历史学家常璩在《华阳国志》中记述到江源县时写道:“江源县:郡西,渡大江,滨文井江……安汉,上、下朱邑出好麻,黄润细布,有羌筒盛。”道明位于下朱邑(即下朱亭)境内。这里用麻纱织出的黄润细布都用“羌筒”装起来出售。“羌筒”是以羌竹作筒,是当时用来包装黄润细布的竹制品。可见江源先民在公元5世纪前就掌握了经纬交错的织造技艺,为以竹为料进行编织积累了经验,而且他们当时就懂得利用竹制品来增加麻织品的附加值。凡此种种,都是道明竹编形成的历史基因。及至公元10-13世纪的宋代,陆游到道明白塔寺造访时遇天气变化,也忙拿了一顶当地产的竹笠来遮雨。到17世纪清朝开始,道明竹编真正成为一种工艺产品。20世纪初的民国《崇庆县志》称:“崇庆之竹编名扬省内外,实赖道明方有所得也。”远在17世纪清朝开国之初,当地农民即以扭蔑绳,编鸳篼、撮箕、箩筐、筛筛、笼笆为常事。部分农民还以此为业,使之由粗到精,由简到繁,编出斗笠、凉席、素篼、花篼、提篼等,销售邻近诸县。道明竹编便成为老百姓购买竹编产品的首选,流传下来。20世纪初的清末,道明出产的竹编儿童玩具还曾获得四川省劝业会一等奖。19世纪初到中叶的清道光咸丰年间,崇庆州(后称崇州市)人张国正酷爱竹编,在学习总结丰富的道明竹编的基础上,将竹篾越划越薄、竹丝越劈越细,器具编织得越来越精致。渐渐地,竹丝细得没有了骨力,张国正就选用瓷器、漆器来作为底胎,让竹编依附在胎上,使竹编技艺从无胎成型进入有胎依附的新阶段,瓷胎竹编的前身——有胎竹编诞生了,从而开创了独特的竹编工艺新产品。

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道明竹编发展很快,20世纪50年代后期,全镇4700多户农民,就有3200多户擅长竹编技艺,不少农民成为能工巧匠,其精湛技艺,令人目呆。产品已由解放初期的多种提篼,发展成为各式篼、篮、盘、碗、灯、扇、盒、盆等300多个品种,还由单一素色,发展为具有红、黄、蓝、黑等不同色彩的彩色竹编。技艺上以经纬编织法为主,再贯以穿、插、钉、锁、缠、套等多种手法,因而造型美观,样式新颖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之中,北京电影制片厂、峨眉电影制片厂、四川电视台等先后到道明拍摄过《竹编之乡》的新闻纪录片和科教片《竹编》。2007年8月27日,中央电视台七频道《致富经》栏拍摄了《道明竹编》。

道明竹编的获奖荣誉

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,道明竹编先后获得如下殊荣:

1985年,成都市文化局授予道明镇“特色文化之乡(竹编之乡)”称号。

1995年,道明镇被文化部命名为“中国民间艺术

1996年11月,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道明镇为中国民间艺术“竹编工艺之乡”。

1999年,在成都市旅游纪念品征集评选活动中,道明紫砂壶竹编茶具获一等奖。

2004年,道明镇被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收入其主编的《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概览》一书。

2007年,“道明竹编”被列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2007年,“道明日用竹编技艺”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2009年,道明竹编传承人赵思进被列入第三批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——代表性传承人名单。

copyright © 2024 powered by 重庆瑶顺芸   渝ICP备2023004405号-7 sitemap